- 高修军;
“三段转化式”语文教学模型为“情境学、合作练、对比讲”。对比讲即学生在对比情境中通过讲述、讲演把学习所得言语化。讲是存在性表现,是自我生命力的外显,将学习和实践一体化的行为。对比讲与理解力相互对应,可以从建构、运用、批判和情意化四个维度进行设计和实施:建构维度,讲出知识学习的脉络;运用维度,讲出学习行为的转化;批判维度,讲出学习成果的思辨;情意化维度,讲出学习与自我的关系。
2025年03期 No.456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吴珍;
基于小初衔接的语文阅读教学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阶段性特征,能够适应语文教材编排难度的螺旋式上升,最终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依据2022年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是实现小初衔接的重要载体。为此,首先分析该任务群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小初学段的连续与差异,在此基础上,以小初学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课文为案例,探究了小初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衔接策略。
2025年03期 No.456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张定强;王语峤;
数学情感是数学教育参与者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动态心理反应,是数学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具有同质性与异质性、多变性与稳定性、交互性与内敛性、双重性与复杂性等特质。数学情感对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数学认知过程的完善、数学审美活动的开展、数学教师素养的建构具有奠基性作用;数学情感对数学教育实践中的教学、学习、评价、反思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未来的数学情感要走向情感与情境双向耦合、情感与认知协同发展、理论与实践动态适配的路径,形成数学信念,践行并发展数学教育信仰。
2025年03期 No.456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董文彬;杨明全;
学生对于分数运算的认识需要经历长程的学习,教学中应在整体把握分数运算的基础上设计系列课群的核心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整体理解分数的运算。立足算法与算理,聚焦计数单位的运作,从运算意义、算理与算法、运算规律(包括运算顺序、运算性质)和运算道理四个方面的一致性设计了五年级分数运算主题单元的7节课;同时设计了贯穿整个学程的具有挑战性的着重“释理”的情境素材、核心活动与关键问题,以及“类比—关联—迁移”体现运算一致性的高阶思维活动以建立整体知识结构体系。通过实验班的前后测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的对比,设计的7节课均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并通过了实践的检验。
2025年03期 No.456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许诺;许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学习性评价反馈话语的应用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运用扎根方法,对华东地区8所优质小学32节数学公开课师生对话文本进行编码分析,构建出“追问式”“支架式”“元认知式”三类学习性评价反馈话语模式。课堂教学应用实践表明,学习性评价反馈话语通过激活概念本质理解、搭建认知攀登路径和培育思维监控能力促进了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学习性评价反馈话语存在的虚假探究及其导致的学习迁移能力不足和教师诊断缺失困境,应当从开展分层追问、搭建精准支架和构建互动元认知三方面进行改进。
2025年03期 No.456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秦鹏;王连照;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英语作业发展语言能力的价值显而易见,但是承载培育文化意识的功能隐而未彰,在作业育人中文化意识培育陷入了“边缘化”境遇。相较于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在英语作业目标定位、内容设计及评价反馈中呈现出“有他无我”的困境。基于语言与文化共生互依的内在关联,英语作业育人理应站稳语言能力与文化意识融合共育的价值立场,通过目标融合、载体创设及评价反馈等途径让文化意识培育内生于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之中,促进语言能力与文化意识双向赋能融合发展。英语作业整体培育语言能力与文化意识,具体需要通过更新英语教师作业观念、提高英语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及依托文化作业设计来实现。
2025年03期 No.456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王艮胜;
历史教师教学价值自觉是其专业化发展的内生根据,为学科核心素养“情感—意义”维度的具象化提供本体论支撑。深刻理解教师专业实践的价值本质属性,摆脱单维化价值取向的困境,需要综合运用多重向度。从复原向度看,通过历史解释学的视域融合方法,推动教材文本的历时性意义重构;从技术向度看,依托具身认知理论构建“人—技”共生系统,在消弭技术异化风险的同时促进教学智慧的具身化生长;从理性向度看,澄明自由与确定性、价值无涉与价值关联的二元对立,使历史教学回归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辩证统一;从精神向度看,自觉遵循教学正义的伦理关怀原则,锚定“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基点,建构教师教学世界的完整性与师生生活的完整性。四重向度通过认知重构、技术具身、价值审辨、精神超越的螺旋式演进,推动历史教学实现从知识传递到意义建构的范式转型,在存在论层面重塑教育的育人本质,为破解现代性教育异化提供实践进路。
2025年03期 No.456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骆增翼;
在教育改革当下,新高考理念对基础教育的引领作用越发关键。中考历史命题与之对接备受关注。在剖析对接依据,强调其对教育体系连贯性及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基础上,阐述可对接的维度,涉及考查目标、核心素养、能力要求与命题导向等内容,并对比初高中历史对核心素养考查的差异与关联。同时,深入分析对接过程中面临诸如教师观念滞后、学生适应力不同、教学资源不足等挑战,提出强化教师培训与激励、分层引导学生、多渠道补充资源等策略,助力初中历史教学提质及学生长远发展。
2025年03期 No.456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卢天宇;吴冰玉;艾进达;
随着2024年9月初中化学新教材的使用,跨学科实践活动成为一线教研、教学的探索热点。跨学科问题是跨学科思维的起点,一线教师设计跨学科问题时“跨得生硬”“跨得虚假”“跨得肤浅”的病症已严重阻碍高质量实施跨学科实践活动。以“水质检测与自制净水器”活动主题为例,通过比较4个版本教材及3篇文献的案例,立足跨学科思维的构成逆向设计跨学科问题,阐明如何基于跨学科共识、跨学科差异及跨学科理解设计具有学科属性、逻辑性、进阶性的跨学科问题,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跨学科问题的设计策略。
2025年03期 No.456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韩爽;马春雨;
中小学思政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的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中小学思政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一体化建设的意义进行剖析,明确了中小学思政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一体化建设,对于进一步落实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以及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小学思政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进行总结,阐释了当前中小学思政教学课程一体化建设存在理念认识不到位、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和评价机制未建立等问题,并结合问题的分析提出强化育人理念意识、构建一体化建设机制、加强协同育人建设、紧抓教师队伍建设、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完善评价体系等具体做法。提出了政策与制度保障机制、资源投入与保障机制以及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建设的保障措施等建议,期望为中小学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2025年03期 No.456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